粉末喷涂中问题的分析及解决途径
来源: | 作者:yitumeicq | 发布时间: 2018-01-22 | 1469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要工序只有前处理、静电喷涂和烘烤三个工序。其中影响质量的主要工序应属前处理工序。然而许多生产厂家对此没引起足够的重视,以致带来许多后患。有些隐患还不是短期内能反映出来。一般较先进的工艺、用在前处理上的花费约占总费用的25%以上。

  (4)气压过大:会抵消静电引力。使付在工件上的粉末被吹掉,降低上粉率。实验结果表明;当输送空气量为3升/秒时,上粉率百分之就九十五左右,而加大气量时,而输粉空气量每增加一升/秒时,则上粉率降低百分之二到三。
  3、施工时打火这个问题一般不存在了,因为高压静电发生器现在大多装有恒压、恒流保护线路。
  老式喷枪有着个问题。
  打火原因如下: (1)枪与工件距离太近和粉末在静电场内浓度大,超过了极限浓度,是重要原因。 (2)内电阻小,导致电流过大。 (3)电压太高:实验证明:场强在1 kv/cm 时,吸附效率已接近饱和。此后场强再增加三倍,涂覆效率只增加百分之三到五。所以电压太高不可取,反而容易引起打火。一般控制在60kv 已够用了。
  4、涂层有缩坑:
  (1)多数情况是由工件表面不撤底引起,有的是压缩空气中含油引起。因为油点明显影响粉层固化时的表面张力。
  (2)粉末涂料的内在因素如混入了不同厂家或批次的粉粒,引入硅尘,也会影响其固化时表面张力的均匀性,造成缩坑。
  5、涂层有针孔起泡:
  涂层下面的气体在烘干过程中到达涂层表面,突破界面者为针孔,来不及排除者为气泡。涂层中的气体可以是空气、水蒸气或氢气(镀锌层中带来的)等。根本解决方法是喷涂前彻底排除气体。小量的无法排除的气体,也可用控制烘干和喷涂条件的方法避免产生针孔或气泡。据计算,排除涂层的空气需要26秒,在除膜开始固化前的安全熔融流平段(100—135摄氏度)升温慢些。给予足够的排气时间。或采取工件预热后喷粉的方法,均有效果。
  6、涂层有橘皮:
  产生橘皮的主要原因来自粉末涂料自身的流平性差。施工也有影响 ,是属次要因素。
  (1)粉末涂料的流平性主要靠加入的流平剂起作用,流平剂一般因具有两种效应,即润湿效益和流平效益:润湿效益应是在粉末处于100摄氏度左右时增加对机材的流平结合,此时表面张力尽量小些。而大于150摄氏度时流平效应起主要作用,粉末的表面张力应尽量大一些,以增加流平性。流平剂一般含两种以上材料就是这个原因。
  (2)施工不良也会引起橘皮现象:一次涂层太厚或烘烤升温过快都会导致橘皮明显。一遍涂层厚度以60u左右为宜。另外控制在安全熔融流平段时间长些,均有利于粉末涂层流平。
  7、静电屏蔽效应:
  复杂结构的工件喷粉时,在死角由于静电屏蔽(亦称法拉第)效应致使涂膜很薄,甚至遮不住底。这种效应对普通静电喷枪是不可克服的。用摩擦喷能较好的改善。国外有的静电喷枪已经基本上克服了这个效应,获得了较均匀的涂膜。例如变色龙喷枪,据说能喷3 mm 深的沟槽,获得较均匀的涂层。对普遍静电喷枪有人主张用加大气压的方法克服静电屏遮效应。